第六届中智双边天文研讨会在智利召开

11月6-10日第六届中智双边天文研讨会在智利巴拉斯港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内各高校、智利各天文单位的30多个天文研究机构80余名专家、青年学者和学生参加会议。就中智双方科研成果、中智合作取得的最新进展、未来合作机会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和智利天文学会联合主办。会议主席由国家天文台黄家声研究员和智利大学教授Diego Mardones共同担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南美天文研究中心主任赵公博、智利天文学会主席Bruno Días作开场致辞并对会议来宾表示欢迎。本次研讨会涉及太阳系天体,原行星盘,恒星形成、星际介质和天体化学,系外行星,恒星和星团,星系、活动星系核和宇宙学,理论天体物理、数值模拟和大数据天文学,天文仪器设备,天文台站建设等方向,涵盖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商朝晖和施建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天主教大学Ezequiel Treister教授,塔尔卡大学Daniela Estefanía Olave Rojas博士,贝尔纳多·奥希金斯大学Richard Lane博士,拉塞雷纳大学Denise Riquelme博士和迭戈·波塔莱斯大学杨彬(Bin Yang)教授等天文学者介绍基于中智合作下天文科学研究成果以及中智两国天文台站和天文设备建设等情况;智利大学Guido Garay教授开场回顾了十年来中智天文合作结出的科研硕果和培养的优秀人才,厦门大学王俊峰教授做会议总结,展望未来中智天文合作愿景。此次双边会议,有助于促进中智天文学交流,加深中智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扩大国内天文在智利影响力,为今后更有效的开展中智合作奠定基础。会议期间,中智两国天文学家积极探讨,深入交流,寻找新的合作契合点,为下一步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双方科研资源,开展广泛科学合作,聚焦重点研究方向,早日产出重要成果做好各项准备。

研究人员利用4米级地面望远镜刻画系外行星大气并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位于智利的4米级口径地面望远镜,获取了两颗热木星WASP-69b和WASP-121b的光学波段透射谱,通过模型分析,对它们的大气性质给出了重要的限制。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和《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

热木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系外行星,因距离主星很近且轨道周期一般小于10天,行星会被潮汐锁定。长期而强烈的恒星辐射使得行星的日面温度通常可以达到1000K以上。这样的行星大气比较蓬松,光谱信号较强,是行星大气研究最重要的目标源之一。透射光谱是用于研究系外行星大气最重要的数据之一。透射光谱是行星凌星过程中的光谱与凌星外光谱的差异,行星大气的温度结构和化学组成等信息都反映在透射光谱中。因此可以通过透射光谱来刻画行星大气性质。

WASP-69b的半径为1.057±0.047RJup,质量为0.260±0.017MJup,周期约为3.868天。论文作者欧阳青林、王炜等人在透射光谱中发现瑞利散射带来的斜率,推断此行星大气主要由氢气组成。此外,WASP-69b透射光谱在700-900 nm处存在较为明显的摆动信号,结合行星大气模型,作者认为可能是氧化钛吸收导致。一般认为,氧化钛是引起热木星大气温度反转产生逆温层的主要成分,但需要大气有足够高的温度(> 1500K)以维持氧化钛的气态,因此,过去只在超热木星(Teq > 2000K)的大气中探测到氧化钛的存在。这是首次在经典热木星中发现氧化钛存在的证据。

图1:WASP-69b的透射光谱以及对应的反演的最佳拟合模型。蓝线和红线分别为光学透射谱和光学+近红外透射谱的反演最佳拟合模型。下方分别为两个反演模型对应的参数后验分布。两个反演模型均显示出较高的金属丰度。

WASP-121b的半径为1.865±0.065RJup,质量为1.183±0.064MJup,周期约为1.275天。作者发现,他们获得的透射光谱与前人获得的光谱存在差异,前人所获光谱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文献调研和对前人数据的再分析,他们认为这种差异可能真实存在,不大可能来源于数据处理过程以及恒星活动性的影响,也即:该行星的大气成分可能随时间而变化。反演分析表明,WASP-121b的大气中存在氧化钛、氧化钒的吸收信号,但这两种成分的丰度与前人的结果也不一致,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该行星大气存在时变现象的可能性。

图2:与图1类似,WASP-121b的透射光谱以及对应的反演的最佳拟合模型。下方的反演参数后验分布图清晰地展示了氧化钛和氧化钒的丰度后验分布,对应了大气中氧化钛、氧化钒的吸收。

这两项工作是首次利用SOAR望远镜开展系外行星大气的观测研究。SOAR全称是Southern Astrophysical Research Telescope,由巴西、智利、美国多家天文机构共同运行。相关观测数据是论文通讯作者王炜在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工作期间申请获得的。论文作者指出,与目前主流的大口径地面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相比,4米级望远镜精度略差,但仍可对行星大气性质做出重要的约束。因此,像SOAR这样的4米级地面望远镜可以成为系外行星大气观测研究的一个成本较低但质量有保证的选择,有利于未来开展更大样本的行星大气观测研究。

图3:位于智利的SOAR望远镜,口径位4.1米

论文1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521/4/5860/7091929 

论文2链接:  https://doi.org/10.1088/1674-4527/accbb2

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圣地亚哥)春节联欢活动

瑞兔呈祥,四海同春。1月27日(智利),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智利圣地亚哥举办了春节联欢活动。中国驻智利大使馆代表王越、朱超,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Lilian Espinoza Guerra,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顾红娟应邀出席。智利大学天文系全体,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南美天文研究中心驻智人员及家属100余人欢聚一堂,共贺佳节。

本次活动以欢度春节,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活动现场张灯结彩,中国特色的装饰,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美食品鉴区,麻花、瓜子、花生等春节传统糕点和零食罗列纷呈。饺子、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经典中国菜品深受外国友人喜爱,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饮食文化;书法体验区,喜庆的春联,各式字体福字广受欢迎,外国友人跃跃欲试,学习汉字书写自己名字;茶艺文化表演,吸引众多国外友人观赏品鉴;孔子学院外籍学生Matías Tapia带来的琵琶演奏《琵琶语》、《象王行》及中心学生刘一笑的小提琴演奏《丰收渔歌》,精彩纷呈,掌声连连,不仅展示出国风之优雅,也使驻智游子感受到乡音之亲切。

现场活动照片

整个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本次联欢,传递出浓浓中国年味,有助于加强了中智双方文化交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南美天文中心将充分发挥其在智利合作平台作用,为中智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活动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会资助及智利大学天文系协助。

南美天文中心驻智利成员和孔子学院代表合影

牛清报大使来访

7月26日,中国驻智利大使牛清报参访智利大学天文系,看望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的中外学者,并与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牛大使与智利大学天文系负责人,以及南美天文中心王仲主任,朱磊副主任展开会谈)

智利大学天文系系主任理查德·穆尼兹教授介绍天文系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及中智天文合作情况,牛大使高度评价智利大学为两国拓展天文领域交流合作提供良好平台,对该系取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国际合作成效表示祝贺。

4444

(牛大使与智利大学天文系互赠纪念品)

5555

(牛大使一行与天文系领导,及南美天文中心全体员工合影留念)

随后,牛大使参访了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听取王仲主任做中心建设发展情况报告,并与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了解大家在智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亲切交流和深入探讨。

888
777

(牛大使一行参观南美天文中心办公室,并向中心赠送纪念品)

666

(南美天文中心王仲主任介绍中心建设发展情况)

999

(牛大使一行与中心驻圣地亚哥全体成员开展亲切会谈)

最后,牛大使一行在中心领导及总工程师爱德华多·多诺索的陪伴下参观了在建的“中科院综合科技园区(智利)”项目现场,对中心发展提出建议和祝福,整个访问圆满结束。

101010

(使馆就本次牛清报大使访问报导链接:

http://cl.china-embassy.gov.cn/sgxw/202207/t20220729_10729667.htm)

2022中智联合项目征集

基于2013年中国科学院同智利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备忘录的精神以及2015年国家天文台同智利天文协会以及智利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纲要(pdf),南美天文中心现征集中智天文研究合作项目,希望借此促进中智两国天文领域的合作并推动两国天文事业的发展。

合作项目期为1-2年,支持力度为每年7.5万美元,计划支持3-4个合作项目,合作内容涵括天文研究和天文技术方法的各个领域。项目首席必须来自中方或智方,且必须是中智合作项目。

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年5月31日,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咨询黄家声博士(南美天文中心首席科学家,邮箱: jhuang#at#nao.cas.cn)或朱磊(南美天文中心副主任,邮箱:lzhu#@#nao.cas.cn)

更多详细信息参见附件(pdf)